今日专栏 > 健康科普 > 血糖健康知识科普专栏,如何远离“小糖人”

血糖健康知识科普专栏,如何远离“小糖人”

网友分享 健康科普 2024年05月19日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预防糖尿病,人人有责。一旦患上如不规范治疗,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足坏疽、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其基本病理生理学机制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伴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这意味着,每9个成年人中有1个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心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非糖尿病人群比较增加2~4倍,且病变更严重、更广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费用高。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

 

      我国约20% —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造成多饮、多尿的主要原因是高血糖,由于水平过高的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大量的尿液排出必然引起体液的丢失,所以患者会有明显的口渴。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消瘦?

       那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导致人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糖尿病患者体重逐渐下降,出现消瘦。

    怎么这些症状我都没有,但我还是得了糖尿病?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是没有典型症状,但经常出现皮肤瘙痒、反复泌尿系感染、伤口不容易愈合等情况,应尽早检测血糖

    哪些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

      年龄≥40岁、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有糖尿病前期史、有家族史、有巨大儿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病史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糖尿病筛查可使这些患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果。

   糖尿病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

      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应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包括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应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享受正常生活,不会因糖尿病过早死亡或残疾。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营养(医)师或综合管理团队(包括糖尿病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设定合理的医学营养治疗目标和计划,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达到代谢控制目标,并尽可能满足个体饮食喜好。

      进餐应定时定量,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同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严格控制蔗糖、果糖制品(如玉米糖浆)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铬、锌、硒、镁、铁、锰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可根据营养评估结果适量补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者应警惕维生素B12的缺乏。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身体成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运动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进行必要的健康测评和运动能力评估,保证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运动处方的制定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中要及时补充水分。

   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体重、血脂和血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井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2型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血糖理想的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具体应根据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情况而有所调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的控制目标为<7%,具体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控制目标进行个体化调整。在治疗初期,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bA1 C。血糖控制良好,达到控制目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1次。

     接受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低血糖会出现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还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没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严重时需接受相应的治疗和监护。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超重和肥胖,肥胖进一步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体重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相关指标,如血压、血脂等,同样具有改善作用。

   如何预防糖尿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45年全球将有约7.83亿人(20-79岁)患糖尿病,中国的患者人数将达到1.74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标签: 健康科普